青岛市审计局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攻坚项目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重点关注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政策落实、建设程序履行、建设资金使用效益、项目资产管理等方面,以高质量的审计监督更好的服务保障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攻坚项目建设。
一是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规范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管理。从宏观方面重点研究相关领域的文件精神,以审查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为重点,有效推进政策落到实处。在微观方面研究审计对项目的基本情况,从项目决策-资金筹集支付-项目建设管理-后续项目运营,完成项目的全周期审计,以强有力的审计监督保障服务历史城区更新保护,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规范进行建设。
二是紧抓投资审计主责主业,聚焦历史城区更新建设项目。这次项目涉及项目类型多,建设单位类别多,资金来源复杂,聚焦投资审计主责主业,把握研究审计内容,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项目14个,涉及投资金额50亿元,涵盖文物修缮、停车场、学校、博物馆、市政设施等多类型建筑,以点带面,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更好的服务保障历史城区更新建设。
三是注重保护文物和开发利用,实现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以文物保护为突破点,结合此次历史城区项目出现的文物保护工程,分别从文物保护审批程序、修缮过程、保护利用等三个领域进行审计,重点关注了圣心修道院、五起楼等文保建筑的修缮及利用,重点审查了住建、文保、规划等部门的批复文件,发现文物保护修缮中存在建设程序倒置等问题。实地调研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建筑,如圣心修道院、青岛商会旧址、劈柴院等,从保护修缮文物、有效使用资金、优化招商业态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历史城区重塑,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四是督促被审计单位立审立改,推动历史城区更新建设又好又快。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部分被审计单位建设程序不规范、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间内做到立审立改,如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本单位文物资产进行管理;在审计期间内积极协调国家文物局、市住建局等部门,办理相关文物保护修缮批复文件;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及时调整工程建设账目;将审计整改关口前移,切实提高审计整改效率和质量,推进历史城区更新规范有序进行。